The Words are like Making Love.
古代车马长,一生只能做学问。没有电也没有灯,十来岁就结婚,天一黑造完娃早睡早起心情好,家有闲钱,专心地研究诗词歌赋四书五经即可,是以可以从容地皓首穷经,焚膏继晷。
当然你不能是农民,古代的农民只有起义时才有存在感。
于是前人都这么过来的,有了伟大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琴、棋、书、画,甚至苦闷如魏晋南北朝的竹林七贤一样,磕点五石散,飘飘然高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的阅读欲望从认字开始就膨胀得不行。老爸五兄弟,我家N代前据说出了个秀才,爷爷还在的时候,动不动能来几句之乎者也,一直有些伪“书香门第”的意思。祖屋有一间房子屋檐上堆了一麻袋的书,小时候我总喜欢爬上去翻书看。有很早期的残本古书,如果没记错的话,有本是资治通鉴,可惜小时候看不懂。也有叔叔伯伯们读书的课外书,比如母猪产后护理、赤脚医生、自行车手表维修之类的,没有开玩笑,是真有。
这些书就成了我的启蒙读物。可惜在某次台风,那间房子塌了,而那些书也被雨带泥水浸坏了。那些书在那里存在了很久,突然就没了,一切不了了之。
小学的时候,每到暑假农村的孩子贪玩,经常结群借放牛的机会去海边荒废的大盐田池里游泳,我爸要么估计怕我淹了,要么见不得我有个比他愉快的童年,总喜欢罚我抄小学课本,每年暑假,我都要抄语文教科书,圆珠笔论打的抄。抄多了我就抄成了语文课代表了。初中开始,60分的作文,语文老师高得能给到58分,作文经常被他摇头晃脑的读给全班同学,我在下面尴尬的全身冒汗。那是我读书生涯最高光的时刻。鼓励和表扬一直是最好的激励方式。我碰到的语文老师们一直很好,这也导致我有些偏科。
小镇文学青年内心越是贫瘠越是渴望,当时有一家小卖部老板订了当时风行的知音读者意林杂志,为了看这些,我天天赖人家家里看,连当年的莆田系医院的堕胎软文都让我看得津津有味。
到了中学的时候,镇图书馆建得贼高大宏伟,可以借些书看了,也不知道要看什么,当时文艺起来,专门看诗集,各种《海子诗集》、《北岛诗选》顾城席慕容周国平之类全部秒杀,还有当时的刘墉刘瑜哈佛女孩之类的畅销书,琳琅满目,然后也开始买点书看了,《红楼梦》 《三国演义》《水浒传》《三毛文集》之类都是那时候看的,《红楼梦》 看到第八遍的时候,被人偷去当垃圾卖了。偷书那人也许不知道,他严重伤害了一个文学青年的梦想。
可能是罚抄课文多了,我那会字就写得不错,班级的黑板报我是主笔,我们班的黑板报在学校最显眼的位置,我默摘了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中的:“我相信,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事件的密度决定了他生活的质地,是一个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决定了他生活的色彩。”,青春文学,就是这么鸡血,我正居中放大写在我们班的黑板报上,企图通过占用大量的面积,达到早点省事完工的目的,在写还没给作者署名的时候,碰到领导来检查,领导没见识以为是我原创的,猛夸一通。当然没白夸,我不负众望,后来成了当年学校中考的文科状元。
当时班上有个女孩子,正儿八经的文学女同学,她家就在图书馆边上,我办的借书证一直在她那,想看什么书让她帮我借,看完让她帮我还。她有个好哥哥,囤了一堆世界名著,《红与黑》、《钢铁是怎么练成的》、《鲁滨孙漂流记》、《雷雨》之类,都是她借给我看的。
现在想想,她给书给我看的眼神,就像老奶奶看孙子的眼神,眼里全是温柔和慈祥,她让我同桌给我递过一张纸条,你是不是喜欢我?我当时很装逼的回了一句,我只喜欢文学。
情窦未开的男生,就是个傻逼。事实上,我喜欢文学,也喜欢她。她扎着马尾,充满灵动,她送我一棵吊兰,我后来一直养到高中。在那种情愫滋生没处理好的情况下,我和这个可爱的女同学关系一度变得很尴尬。初中慢慢的就结束了。
她成绩之前一直还可以,但中考没考好,我上高中,她上中专去了,天各一方,慢慢就不再联系了,很多年后,她和我讲了她要结婚了,我也真诚的祝福过她,并告诉了她如果她当年纸条是我喜欢你,你是不是喜欢我。可能答案会不一样,她笑着说真的吗。她说她能感觉出来,但不明白我为什么嘴硬。女生早熟,而情窦未开的男生,就是个傻逼。青春充满了不了了之。
爱情没有保质期,人心总是善变的。再后来,她从我心中被另一个同样喜欢文学的女生替换了,当然,结果是一样的,青春充满了不了了之。
最近抖音一直能刷到书单号,解说书的视频没少看,所以一直想找这些书回来看看,毛选、人类简史、 三体 、月亮六便士、罗生门之类的,于是都买了回来。全是正版出版社带塑封的。拆了两本放在床头。翻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初中的时候,那些世界名著都能看得废寝忘食,语文课在看数学课在看英语课简直不看白不看,但如今是真的看不下。碎片时间,回下抖音粉丝的私信,然后就刷起来了。或者就关心起了粮食和蔬菜,是真的粮食和蔬菜,不是海子的诗,然后把时间浪费在国际大事、新闻评论上。
碎片化时间被残食得一丝不剩,也许戒掉手机电脑网络才能回到那种头脑清明的状态吧。
那些要靠灵犀一动才能感悟到的“灵犀一点通”,现如今早有人整理好喂给你了,处处溢满了人生智慧,比如从孔子就开始教你谈恋爱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不就是七年之痒,远之则怨这不就是会导致小别胜新婚么。怪不得有教授说学富五车,五车竹简其实也没多少。今天的知识丰富程度,不是古代可以想像的,但架不住五车又五车,一生就搞那五车,毕竟没网络没手机,所以古代总结出来的东西,往往也更深刻些。
古代车马长,一生只能做学问。没有电也没有灯,十来岁就结婚,天一黑造完娃早睡早起心情好,家有闲钱,专心地研究诗词歌赋四书五经即可,是以可以从容地皓首穷经,焚膏继晷。
当然你不能是农民,古代的农民只有起义时才有存在感。
于是前人都这么过来的,有了伟大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琴、棋、书、画,甚至苦闷如魏晋南北朝的竹林七贤一样,磕点五石散,飘飘然高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22 年 09 月 20 日 04 时 19 分 09 秒
可能是碎片时间太多,同时吸引我们的实物又太多,而忘记了原来是可以静下心来看书的。
确实如此,即使有些时间,翻开书本,也很难沉浸下去,都去刷那些视频啥的
而情窦未开的男生,就是个傻逼 哈哈
一字不落的看完了,写得很不错。